川西北地质队的改革发展大致可划分为起步探索、改革调整、改革推进、稳步发展四个阶段。
一、起步探索阶段
建队初期,队领导体制经历了“指定行政负责人”到“队长负责制”,再到“队长全面负责、党委保证监督、职代会民主管理”的变化;经济体制则试行经济责任制,探索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道路。
1982年,川西北地质大队第一届职代会职工代表合影
为探索地质主业与多种经营协调发展的道路,先后成立了川西北地质大队劳动服务公司、汽修厂、石英砂厂、机械加工厂、矿产制品厂等多家小型企业。1987年,成立川西北地质大队工程勘察公司。
1990年,职工们在汽修厂探讨汽修技术
按照地质矿产部提出的地勘单位“三化”方针要求,大队组织科技人员开展课题研究。除完成基础地质任务外,还开展工程钻探找水、打井、测量编绘,以及城市水文地质、环境地质、城市区域地质等工作。
建队初期,地质技术人员在野外进行地质现象讨论
此阶段,多种经营、地质市场开始兴起,暂时缓解了地勘经费不足和人员过剩的状况。
二、改革调整阶段
自1992年起,按照“事企分开、精干高效”的原则逐步调整组织机构。
制定了“以地质找矿为主业,带动地质市场、多种经营”的发展战略,实行“一个单位,两级法人,分权管理,分灶吃饭”的机制。指导各经济实体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,明确下达计划任务或签订经营合同。1992年,成立绵阳市应用物理岩土工程公司、绵阳川西北地质矿产科技开发公司。
主要在甘孜、阿坝等高原地区开展地质找矿、矿业开发,在四川、重庆等地开展公路铁路桥桩基础施工、工业与民用建筑基础施工、工程地质、水文地质勘察、测量等工作。
此阶段,通过调整产业结构、队伍分流等举措,企业化规模经营日渐成熟,地质市场的多层次格局初步形成。1992年,全队货币工作总量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,达到1060万元。
三、改革推进阶段
1999年,随着国土资源部组建,川西北地质队调整为省属地勘事业单位。
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,逐步推进地勘单位属地化、企业化改革,实行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、分别管理的企业化经营模式;制定并实施“以地质找矿为重点,带动工勘、施工和矿业开发发展”的战略,调整管理科室和二级实体。
建立以地质找矿为核心、建设市场和矿业开发为支柱、多种经营为补充的产业格局,推动地勘经济实现科学发展。
此阶段,公益性地质工作、商业性地质、建设市场和多种经营协同发展,地勘经济呈现复苏势头。2006年至2012年,是建队四十年期间经济发展最快的几年。2008年,货币工作总量首次突破亿元大关。2011年,货币工作总量突破2亿元。
四、稳步发展阶段
自四川省地勘单位改革全面启动以来,逐步推进深化改革。2019年9月,完成四川省绵阳川西北地质工程勘察院改制工作;2020年11月,完成绵阳市应用物理岩土工程研究所改制工作。2021年底,川西北地质队划归新组建的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。
2020年,四川省委组织部到队开展四川省地勘行业体制机制调研
继续坚持“为工业找矿,为产业和民生服务”工作总基调,大力实施“地质+”“互联网+地质”发展战略,加大对外合作力度,抢抓机遇,投身国家重大工程建设。
2021年,与绵阳师范学院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
在四川、新疆、青海、西藏等地承担了多个公益性基础地质、商业地勘、工程勘察和地灾防治等项目;在矿山环境修复、绿色矿山建设、生态环境监测、乡村规划和文旅资源开发利用等新领域也有所突破。

2021年,川藏铁路项目定向水平孔钻探施工作业现场
此阶段,在地勘经济转型发展的道路上稳扎稳打,全队地质事业稳步发展。
党群工作部 阳红